章 辉
【摘要】《缪斯的乐园——休闲审美与创意环境》,由西南医科大学副教授章 辉撰写,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0 年 7 月出版,全书 25 万字 。 全书从休闲美学的角 度,对休闲审美与创意环境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释,为推进创意产业研究、提供 适合创意人才生存和发展创意环境、打造创意型城市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 。 立 足全球各大创意园区的设计研究,将创意城市构建的休闲氛围进行梳理和重 塑 。将开发创意休闲城市的功能与为创意人才服务结合起来,把创意城市和审 美艺术体验相融合,以期让国内设计者为创意园区打造适合创意人才使用的创 意环境,让创意园区发挥更大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效益。
一、《缪斯的乐园——休闲审美与创意环境》特点
(一)思路、观点富于创新
本书构想的创新思路是:创意城市必须首先是休闲城市和审美城市 。我们 所关注的就是,一个城市应如何通过培育休闲与审美的氛围,打造休闲与审美 的空间来留住创意人才,为其创意思维的产生提供土壤 。此外,如何打造创意 园区,为创意阶层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成为本书所讨论的主要话题 。最后,考虑到创意阶层这个核心主体,如何在城市中以休闲氛围和审美空间来熏陶、 教育市民,为未来培养更多的创意人才,也在本书讨论之列 。故而从研究对象 来说,创意城市、创意园区和创意人才,成为本书所分析的三个层面。
本书提出的创新观点是:要把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到生活美学的高度 。一是 用“生活美学 ”链接大众市场,从而打破文化创意产业的小众化市场局限;二是 用“生活美学 ”吸引多层次人才参与文化创意旅游的创新创业,从而突破文化创 意产业设计化的人才局限;三是将“生活美学 ”的理念贯彻创意设计、创意生活、 创意休闲各领域,从而延展文化创意产业链园区化的空间。
(二)具有前沿理论支撑
本书的主要理论支撑是:从休闲学、美学和文化创意理论三维视角出发,对 创意城市、创意园区和创意人才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具有理论的前沿性。
首先,休闲学视角比较新颖,值得一提 。 西方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休闲学 ”研究(Study of Leisure)。 近年来西方休闲学理论不断得到译介,国内 学术界纷纷响应,逐步掀起了研究热潮 。2007 年,浙江大学设置了国内第一个 休闲学博士点和硕士点 。笔者的导师就是中国第一位休闲学博士生导师,笔者 的这部专著就是在他的授命下完成的 。用休闲学理论来进行本书的研究,也是 顺理成章之事,具有创新意义。
其次,近年来“生活美学 ”得到广泛讨论和研究 。 我们认为,创意产业所需 要的美学,不是抽象的本体论层面的思辨性美学,而正是来自生活而服务于生 活的生活美学。“推进创意设计与实体经济融合不仅要在传统产业领域倡导创 意引领和创新驱动,在市场方面推进跨界融合和多元并存,而且要在生活领域 贯彻美学理念。”故而,美化日常生活环境,挖掘民间审美元素,保护艺术家群 落,培育普通市民的审美意识等等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均成为本书重点关注的 内容。
文化创意理论发源于西方,故而本书多关注国外相关代表人物的理论 。举 凡洛杉矶学派的“城市便利论”,佛罗里达的“3T ”理论,以及彼得•霍尔、查尔 斯•兰德利、汤姆•坎农、安迪•普拉特等人的文化创意理论乃至《孟菲斯宣言》的 相关思想等等,都为本书所借鉴 。故而本书在理论品格上,能够做到站在学术 前沿高度。
二、《缪斯的乐园——休闲审美与创意环境》主要内容
绪论:厘清了创意、创意产业、创意环境、创意城市等概念,分析了休闲、审 美与创意的关系,并提出本书的写作思路——三维视角(休闲学、美学、文化创 意理论)与三个层面(创意城市、创意园区、创意人才)。
第一至五章,主要以创意城市为大环境,研究休闲与审美因素的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第一章讨论开放的氛围与宽松的理念对于创意城市的重要性,并展 示宽松氛围所成就的创意区域之案例 。东方与西方对于休闲方式的容纳与否 的差异,对于各自创意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中国唐宋时期与明清时期的反 差,反映了开放氛围与文化命运的密切关系 。包容是创意城市的基本品格,也 是城市的活力所在 。第二章讨论多元文化对创意城市的意义,反映多元文化的 两种指数、文化交汇与草根文化的重要性 。全球著名创意地带往往呈现多元文 化景象 。佛罗里达的“文化熔炉指数 ”等能对创意产业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检验。 创意的产生需要一定程度的文化交汇,民间立场与草根文化不可忽视 。第三章 讨论如何打造理想的城市休闲空间,如何合理规划城市的规模与布局,以及营 造游戏空间、微空间等具体问题 。芒福德对倡导开阔空间,重视休闲趣味的欧 洲中世纪的城市规划极为赞赏 。但现代以来,“千城一面 ”日益严重,城市规划 越来越机械,缺乏生趣 。应尽快实现汤普森所倡导的从“单核心城市 ”到“多核 心城市 ”的转型 。要借鉴宋代大城市的瓦舍经验,培养“游戏的人”,营造群众游戏空间 。 同时还应该注意培育针对创意人员的一方天地,发挥“微空间 ”里的 “ 咖啡馆效应”。第四章讨论自然美对创意的激发作用,反思破坏城市生态与景 观的行为,列举当前创意产业利用自然美的成功案例并思考城市应如何保护、 营造自然美 。古有“江山之助 ”方能“兴会飞舞 ”之论,现代则有爱德华基于城市 便利论的 3S 理论,明确指出了自然美景对创意阶层的吸引力 。 中外现代创意 产业的成功,往往得益于开创者的“山水情结”。要借鉴霍华德“ 田园城市 ”的理 念,城市在规划之初就要预先思考如何预留生态区域,营造多样性的山水景观。 第五章讨论艺术美、艺术家群落对创意的贡献,反思破坏城市人文景观的行为, 以及探讨城市应如何保护、开发、利用艺术美资源,如何培育、营造艺术美氛围, 如何利用艺术家群落以促进创意产业 。建筑不是房子,而是艺术,城市建筑美 对创意产业的促进作用 。要借鉴国际经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建筑,同时 倡导多样美观的城市建筑,反对千楼一面。《上海城市创意指数》中的“文化环境 指数 ”提醒我们还要对表演艺术、造型艺术等进行聚集,对艺术氛围进行营造, 德国是此方面的典范 。创意产业选址应不应忽视城市非遗审美资源与特色,边 陲省份和少数民族自治区域尤其应利用此一优势 。容纳、培育艺术家群落,提 高“波希米亚人指数”,亦是诞生创意经济的重要一环。
第六章与第七章,主要以创意集群(创意园区)为着眼点,研究休闲、审美与 创意产业的关系 。具体而言:第六章讨论创意园区应如何选址,以及如何在园 区内部营造休闲氛围,构建休闲空间 。 在休闲城市发展创意园区的确具有优 势。“世界休闲之都 ”往往能诞生成功的创意园区,这一现象值得思考 。文化创 意产业园应是集生产、居住、交易、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应借鉴国内外成 功经验,精心构建这一小宇宙的休闲文化建设 。第七章讨论作为艺术美特殊形 态的工业遗产审美与创意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工业遗产打造创意园区 。北美 苏荷区、固兰湖岛园区、英国泰德现代美术馆都利用废弃工业区实现了走向创意产业的华丽转身 。德国埃姆舍公园以其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成为“后工 业景观 ”理念的最典型代表 。我国上海也利用工业文明的审美遗产进行腾笼换 鸟,诞生了以“上海 8 号桥 ”为最典型代表的一种创意园区构建模式 。北京、南 京、杭州、广州、成都等地亦不乏成功经验可供借鉴。
第八章主要针对一般市民,从具体途径来讨论如何通过休闲教育和审美教 育提升市民素质,扩大创意人群 。要把对创意人才的引进与对普通市民的培育 结合起来,注重公益性的休闲教育和审美教育,培育“创意市民”,使其成为壮大 创意阶层的后备力量 。要大力加强博物馆建设和博览业培育,这对于激发大众 的灵感、创意具有积极意义。
结论: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创造宜人、宜居、宜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人才 的创新发展,才能为文化产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三、《缪斯的乐园——休闲审美与创意环境》价值及影响
(一)学术价值
本书结构完整合理,思路开阔、新颖而与时俱进,论述纵横捭阖、纤毫毕至,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此外,本书属于南方科 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策划的“休闲•审美•创意 ”专题书系的一部分,该书 系由北京大学高丙中教授、浙江大学潘立勇教授等著名学者领衔任编委,该丛 书的作者均为国内知名高校的学者,成果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
(二)应用价值
为避免闭门造车,作者实地调研了上海、南京、深圳、成都、重庆等地的文创 园区现状 。 因此对于当前创意产业的发展来说,本书不但具有理论意义,更具 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
(三)社会影响
书系出版后,南方科技大学为庆祝其诞生,专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来自 清华、浙大、上海交大等高校的国内众多知名学者参加,不少国内主流媒体进行 了相关报道 。 目前本书行销全国,并为各大著名图书馆(如北京大学图书馆、清 华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作为纸本馆藏。
作者单位:西南医科大学
(本成果在泸州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得二等奖)
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一环路龙透关路段112号(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楼) 电话:0830-3104047 3195632 E-mail:lzsskl@163.com
技术支持:四川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3039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