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 泸县文物保护中心
【摘要】泸县宋墓石刻艺术精湛,其年代以南宋为主,是当时经济、政治、文 化等历史因素的产物 。其形制是当时四川地区流行的墓葬形式,是川渝黔区域 宋墓形制的代表 。墓主源流主要是北方中原移民后裔,身份主要是乡绅士人和 中下级官宦 。 泸县宋墓石刻广泛反映了当时泸州和宋代发达的物质文明,反映 了宋代的建筑特色和建造科学,是西南地区宋代墓葬雕刻艺术巅峰的标志。
一、《泸县宋墓石刻》结构特点
(一)篇章结构
本书名为《泸县宋墓石刻》,一共有泸县宋墓石刻的发现和保护、泸县宋墓 石刻的年代、泸县宋墓形制、泸县宋墓石刻内容、泸县宋墓石刻历史背景、泸县 宋墓墓主探讨、泸县宋墓墓志考释、泸县宋墓石刻价值八个章节 。各章节之间 联系紧密,结构明晰 。将泸县宋墓的历史背景、年代、形制以及泸县宋墓石刻的 价值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科学地对泸县宋墓进行了研究探讨。
(二)主要特点
《泸县宋墓石刻》是对区域同类石刻研究的基础作品,解开了一些历史谜 底 。专著考释出泸县宋墓石刻的年代是南宋,也有北宋、唐末五代和元代的可 能 。从形制等方面探讨了川南、黔北、渝西及其他区域宋墓石刻的共同性,阐明泸县宋墓石刻是区域典型代表,是国内的重要代表 。石室墓仿木装饰,构成清 楚,雕刻内容生活化典型、内容广泛,数量多雕刻美,填补国内空白 。本书在行 业细分领域是具有开拓性的基础研究作品。
二、《泸县宋墓石刻》主要内容
(一)考释了泸县宋墓石刻的年代
泸县宋墓石刻的年代,从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内容,有文献、墓志铭、碑刻等 10 份 。 这些文字记载都有明确的年代 。其他没有纪年的宋墓石刻,从风格看 年代与有明确纪年的相同或接近 。综合起来,泸县宋墓石刻年代,北宋、南宋均 有,以南宋为主 。 同时,也有宋代之前唐末五代和元代的可能。
(二)从形制等方面探讨了泸县与区域宋墓的共同性
泸县的宋代石室墓葬,就是中国众多宋代石室墓葬的重要代表 。泸县宋代 石室墓葬,仿木构件组合,墓室组成完整清楚,雕刻内容生活化十分典型 。虽没 有王公贵族墓葬的宏大,但作为乡绅及一般官吏为主的石室墓形制相近,在泸 县分布比较普遍 。而且数量多,雕刻精美,在全国具有典型性 。 同时,本课题对 川南、渝西、黔北的宋墓石刻进行了联系比较,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共同性,具有 历史时期的共同特性。
(三)对广泛内容的泸县宋墓石刻进行了初步分类,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
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在宋墓石刻众多的泸州地区是宋墓石刻最多的 博物馆,也是全国宋墓石刻文物最多的博物馆 。宋墓石刻数量众多,包括政治、 经济、文化、军事、社会、教育、民俗、宗教、日常生活、建筑、艺术等 。本课题在内 容上初步从武士、四神、侍仆、伎乐、花鸟瑞兽、建筑、家居及其他等方面进行分 类,挑选了 40 余件有一定代表性的石刻予以介绍。
(四)课题初步探讨明确了泸县宋墓石刻产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在宋代泸州政治军事地位不断上升的背景之下,加上发达的经济条件,是宋墓石刻产生的重要历史背景 。特别是经济方面,当时的重要商品和生活必需 品的盐,还有茶,以及特色产品酒,在泸州生产兴盛 。 泸州是蜀盐的主产地之 一 。 当时管理盐的机构大的称监,是官制的盐业 。梓州路(后潼川府路)在宋神 宗时期有盐井数量 425 口,产盐 628.8 万斤 。 比同时的成都府路、利州路、夔州 路都多,占四路总井数的三分之二 。茶是各地人民日常消费较多的产品,茶税 是北宋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 。梓州路的产茶地为泸州、长宁、合州三处,茶 税收人为 7270 贯 。 由此可见,梓州一路的茶场及茶税收入的主要来源,皆在泸 州之境 。酒也是泸州的特产 。 当时梓州路(后潼川府路治所泸州)酒产量是川 酒总数的 29% 。酒课 59 万余贯,占四川酒课 27% 。 泸县宋墓石刻中,《捧壶伺 宴侍女》等多件作品反映了宋代泸州地区的酿造经济与酒文化的发展状况。
泸县宋墓石刻的产生也是从文化传承的结果 。宋代四川的石刻艺术,是在 南方兴起的石刻艺术明珠。“中原南迁的贵族,给泸州经济注入了活力 。加之南 迁的工匠把精湛的石刻技术带到了四川 。所以泸州人出土精美的宋代石刻就 不足为奇了。”宋代四川地区雕刻技艺领先 。在雕版印刷技术上,宋真宗时发行 的第一批纸币——交子,就出现在四川,足见其雕刻技术及人员规模都居全国 前列 。 同时,泸县有从汉以来的石刻传统,二者结合出现宋墓石刻是比较正常 的事。
(五)泸县宋墓墓主主要是北方移民及其后裔,具体身份是乡绅士人和中下 级官宦
从历史源流看,唐末五代北方移民就进入四川泸州 。后泸州“权任益重 ” 与北方移民更多迁入 。 在北宋乃至南宋初,北方移民仍然大量入川。“北宋初 年,南平军和泸南等边远地区,还相当荒野 。后来大批汉人移入开荒种田,使这 些地方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北宋末到南宋初,“宋朝的政治中心南移 , 导致了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了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南移的大浪潮 , 使四川成为北方移民南迁最多的地区之一”。前后陆续不断的移民,使四川及四川泸县人口不断增加,移民甚至成为人口的主体 。 文献《泸南诗老史君墓志 铭》,以及其他墓志铭等都得到充分应证。
三、《泸县宋墓石刻》价值及影响
(一)学术价值
首次比较系统的揭示泸县宋墓石刻代表的区域石刻历史背景、年代、墓主 以及内容、形制等史实;集中揭示了石刻反映的波澜壮阔的泸州南宋历史和 发达的物质文明,以及教育、思想等,揭示了南宋建筑科学和国内乃至世界领 先的雕刻水平,是西南地区石刻艺术巅峰的标志,是研究雕刻艺术的基础读 本之一。
(二)应用价值
首先帮助讲好泸州及中国宋代历史,展示中华文明和文化自信,彰显家国 情怀,切合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第二,丰富泸州历史文化名城内涵,促进泸州历 史文化品牌建设。
(三)社会价值
历史价值典型 。宋蒙战争,特别是发生在泸州神臂城 30 多年的战争,在石 刻得到反映,宋代文明也在石刻反映出来 。 同时,许多时刻艺术品,也是教育文 化思想的凝结。《礼记全》侍仆石刻就是其中一件典型的作品。
从美术艺术角度来看,泸县宋代墓葬石刻艺术也具有独特的价值特性 。泸 县宋墓石刻艺术如此规模,因此从美术史学的角度来讲,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乃 至整个美术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标志着西南地区墓葬雕刻艺术的 巅峰,与四川地区其他雕刻艺术有着密切联系,是研究四川雕塑艺术史的活 标本。
对川南、渝西、黔北地区等大片区域的宋墓石刻进行了探讨,是目前该区域 介绍宋代石刻基础文化历史较全面的一本书籍,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性资料,也对地方文化进行了开拓性的创新研讨,在行内有良好的影响。
作者单位: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泸县文物保护中心
(本成果在泸州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得二等奖)
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一环路龙透关路段112号(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楼) 电话:0830-3104047 3195632 E-mail:lzsskl@163.com
技术支持:四川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3039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