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成果 >> 详细内容
《融合课程实务》成果汇要

胡运清  曾莉莉  黄祖全  胡志伟  李贞树

【摘要】《融合课程实务》由正高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胡运清担 任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于 2022  10 月出版发行  全书 20 万字,是四川 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研究的重要成果  全书系统梳理并深度探究了小学数 学与科学两大学科的深度融合实践,内容涵盖了理论构建、实践策略、教育资源 整合与经典案例解析等方面  书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新举措,对小学数 学与科学教师携手培育拥有扎实学识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苗产生了重大而深 远的指导意义,有力助推了小学阶段学科融合教育改革的进程与质量提升。

一、《融合课程实务》结构及特点

(一)篇章结构

《融合课程实务——小学数学与科学融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一书,分为  四章,依次为融合课程研究、融合课程纲要、融合课程资源以及融合课程案例。 第一章分为六个小节,依次探讨融合课程的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  究路径、研究保障、研究成效,构成对融合课程理论基础的全方位解 。第二章  包含六节内容,依次为融合课程的开发背景、实施目标、开发内容、实施建议、评  价建议以及问题释疑,为课程落地实施打下了坚实的规划基础 。第三章按照学  生年级阶段差异性,归纳为三个部分,分别对应低年级段、中年级段和高年级段的融合课程资源建设,确保课程资源的适切性和针对性 。第四章分为三个小 节,分别展示低年级、中年级和高年级阶段的典型融合课程教学案例,这些案例 紧密呼应前面所述的理论框架、实施纲要与课程资源,通过实例演示课程资源 如何应用于实际教学,体现出融合课程的渐进性和连贯性。

(二)主要特点

本书编写过程依托长达五年的扎实研究周期,跨越城乡不同层次的教学实  践,并在“川黔渝 ”广阔的地域范围内开展推广交流 。全书各章内容紧密衔接, 逻辑递进,犹如一幅完整的画卷,展现出小学数学与科学融合课程从理论构想  到实践操作、从资源积累到案例示范的完整历程,形成一个互为支撑、浑然一体  的知识体系。

二、《融合课程实务》主要内容

本书内容围绕理论、实践、资源和案例四个方面展开 。理论方面,站在教育  科研的高度,创新性地提出了“融通精神、合用方法 ”的融合课程核心理念,以及   四性四化 ”的课程设计原则,并系统梳理出“ 四类四式 ”的融合课程体系结构。 同时,还构建了 四融四重 ”的课程资源开发策略,策划了“三段六模 ”的学案设  计范式,探索了“五步五化 ”的融合课程实施流程,并制定了能反映教学互动与  成长的“双向增值 ”融合课堂评价指标,以及创建了高效运转的“四轮驱动 ”融合  课程运作机制  实践方面,为助力一线教师有效实施小学数学与科学融合课  程,精心编制了一套融合课程实施纲要 。其中,课程开发背景部分详述了国际  课程融合发展趋势、国内课程融合现况;课程内容部分则对小学数学与科学教  材中的 12 册内容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出 100 个可操作的融合教学点;实施建议  部分对课程实施前的准备、课程设计策划、实际教学过程等各个环节给予了详  尽的指导说明;评价建议部分对融合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清  晰论述;问题释疑部分对课前、课中、课后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资源方面,通过深入挖掘小学数学与科学两门学科在知识体系、教学  方法、技能训练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交融点,开发了一套适应各年级小学生需  求的融合课程资源  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这些资源直接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案例方面,汇集了小学各年级数学与科学融合教学的丰富案例,并对其进行了  深入剖析,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和借鉴依据。

三、《融合课程实务》价值及影响

(一)学术价值

《融合课程实务》一书从理论框架构筑、方法论指导实践、教育资源整合直   至案例深度解读等多元维度,系统性地解决了融合课程在理论理解、实际操作、 资源分配、教学实例运用以及评价机制设计等诸多领域的挑战 。不仅贡献了深   厚而前沿的理论洞见,更在实际行动层面为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纵深推进与   优化升级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证参照和实践指南,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实践向更   加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二)应用价值

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帮助教育工作者准确把握融合课程的实质  内涵;通过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推介,为课程的实际操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同  时,针对不同年级段的详尽课程资源整合,极大丰富了融合课程的教学素材库; 再者,一系列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既可供教师们借鉴参考,又可作为教学反思  与改进的参照物 。此外,本书还创新性地提出了融合课程评价体系,致力于赋  予评价过程以更大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切实提升了融合课程的教学效能和影响    书中众多富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观点与策略,已在“川黔渝 ”范围内得到了  广泛采纳与推广应用。

(三)社会影响

             本书的编撰团队不遗余力地在全国多个地区展开了一系列推广与交流活 动,如先后在贵州赤水、重庆永川、四川凉山、自贡、合江、江阳、龙马潭等地举 了研讨会、讲座和培训课程 。这些活动不仅使得《融合课程实务》的研究成果得 以在更广泛的地域内共享,促进了各地教育工作者之间的互动学习与共同进 步,有力地推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融合课程研究与实践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书 及其所倡导的融合课程理念和方法,在社会层面上产生了深远的涟漪效应,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引领与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泸县教师进修学校

(本成果在泸州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得二等奖)

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一环路龙透关路段112号(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楼) 电话:0830-3104047 3195632  E-mail:lzsskl@163.com

技术支持:四川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3039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