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摘要】《中国共产党四川省泸州市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中共泸州市 委党史研究室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1 年 12 月 1 日出版,全书 37 万余字 。本 书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为依据,吸收泸州党史研究成果,全面记述了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 1978 年 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段历史, 是一部政治性和学术性、党性和科学性较强的党史精品力作,为进一步开展理 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生动读本,为进一步推进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提供 了辅助资料,将在教化育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四川省泸州市历史第二卷(1949—1978)》结构及特点
(一)篇章结构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泸州市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以时经事纬、寓论于 史为原则,严格遵循党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期划分 的科学规律,注重体现时代背景和地方特色,结合泸州的实际,按照章、节、目三 级标题布局谋篇 。全书共分 4 章 22 节 76 目,约 37 万字;卷首插页有与书中内容 相关的图片 35 张。
(二)主要特点
本书的主要特点,一是具有较强政治性 。本书编写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以确凿的史实和鲜 明的观点,反映泸州各级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 。二 是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本书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全面实事求是地反映 了 29 年的历史真实,紧紧把握这段历史的主题和主线,也如实反映这一时期党 所犯的错误及其后果 。 三是做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全书的章、节、目的划 分和编排设计精心而周密,整体结构合理,条理分明,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二、《中国共产党四川省泸州市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主要内容
1949 年至 1978 年这 29 年,是党带领人民走过的一段波澜起伏、辉煌曲折 的奋斗历程 。本书的史实论述和分析遵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 决议》精神 。第一章“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从川南区党 政军群机构的组建,抗美援朝运动、土地改革运动和其他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 济和各项建设的开展,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奋斗,社会主义政治制 度的确立和各项工作的推进四个方面说明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 择、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 良好开端和曲折发展”。本章从学习宣传党的八大精神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 索,“大跃进 ”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反右倾 ”斗争与泸州区划变更,对国民经 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 四清 ”运动的开展,三线建设 的布局和实施七个方面,记述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事业,必然有一个在实践中 不断深化认识的探索过程,再现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壮阔场面,真实记 载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曲折,说明尽管在探索中发生了失误和曲 折,但成就仍然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第三章“‘文化大革命’的十 年”。本章从“文化大革命 ”的发动及内乱局面的形成,“全面内战 ”和试图控制局面的努力,“斗、批、改 ”运动和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党的工作的恢复,经济建 设和教育卫生等方面工作的艰难进展,1975 年泸州五县一市的整顿及其中断, “文化大革命 ”的结束七个方面,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的历史的一个特 殊时期 。第四章“在徘徊中前进”。本章从揭批“四人帮 ”与清查帮派势力,开始 进行拨乱反正,泸州五县一市经济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恢复三个方面进行 记述。
三、《中国共产党四川省泸州市历史第二卷(1949—1978)》价值及影响
一是彰显存史价值 。本书充分吸收了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泸州党史学界的 重要研究成果,以大量真实可靠的档案材料为主要依据,全面准确地记述了 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9 年里党带领 泸州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 伟大成就,同时,也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其中的艰辛历程及出现的失误和曲折,是 一部政治性和学术性、党性和科学性较强的党史精品力作 。 二是凝聚思想共 识 。本书坚持正确党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 认识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 失误和曲折,坚决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为 进一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生动读本,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党的历 史,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 三是发挥教化育人功能 。本书 既是一部了解泸州 1949 年至 1978 年党史基本脉络、主要经验、革命精神的大众 读物,又是一部开展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和党史学习的地方教材,为进一步推进 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党提供了辅助资料,将在教化育人方面发挥重要 作用。
作者单位:中共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本成果在泸州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得二等奖)
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一环路龙透关路段112号(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楼) 电话:0830-3104047 3195632 E-mail:lzsskl@163.com
技术支持:四川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3039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