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专家评审,现将2024年度泸州市社科应用研究提质工程规划课题拟立项名单予以公示(详见附件),公示时间为2024年6月27日至7月1日。
如有异议,请在公示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向市社科联提出。单位提出的,须在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并写明联系人、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个人提出的,须在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明本人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不予受理。
联系人:罗朝刚,联系电话:0830—2735381、13508037979。
地 址:泸州市江阳区连江路二段94号4楼。
附件:2024年度泸州市社科应用研究提质工程规划课题拟
立项名单
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024年6月26日
附件
2024年度泸州市社科应用研究提质工程规划
课题拟立项名单
序号 |
课题名称 |
负责人 |
工作单位 |
1 |
数字普惠金融助推泸州县域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研究:基于协同视角的实证分析 |
陈亮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2 |
“五治融合”赋能乡村治理有效的泸州实践经验研究 |
隆超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3 |
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以泸州市为例 |
周玉娇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4 |
务实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以泸州为例 |
徐晋 |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 |
5 |
伟大建党精神的泸州印记研究——以泸县中心县委领导的革命斗争为例 |
邱婷 |
中共叙永县委党校 |
6 |
高端产业人才助力泸州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新质生产力的策略研究 |
王春燕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7 |
“智改数转”赋能泸州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
余祥波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8 |
泸州市“南翼”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乡村振兴“两片”先行区研究 |
陈强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9 |
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泸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陈秀芬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10 |
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泸州实践研究 |
成国平 |
中共古蔺县委党校 |
11 |
泸州市培育近郊文旅消费增长点,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究 |
龙雪梅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12 |
泸州市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研究——以纳溪区为例 |
唐敏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13 |
泸州“水公铁空邮”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拓展升级研究 |
周舒媛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14 |
泸州打造白酒主题文化园带动场景消费的路径研究 |
李雨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15 |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HIV/AIDS患者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构建研究 |
谢龙昇 |
西南医科大学 |
16 |
加快建设西南肿瘤核医学中心 打造世界核医学高地的泸州实践研究 |
谢阳 |
西南医科大学 |
17 |
泸州市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政策——技术路线图研究 |
温尔康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18 |
基于创新驱动视角的泸州现代化产业集群发展机制研究 |
张楠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19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研究 |
王海湾 |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
20 |
多主体融入的省际“边界治理”——以四川省合江县“联动共治”模式为例 |
宋丽丽 |
中共合江县委党校 |
21 |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坚持人民至上的泸州印记 |
甘林玉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22 |
助力泸州加快推进世界核医学高地建设研究——以西南医大附院核医学科为例 |
江佩芸 |
西南医科大学 |
23 |
少岷拾存稿校补图注 |
赵永康 |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
24 |
产业发展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泸州实践——基于龙马潭D村的调研 |
李茜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25 |
泸州县域经济分类及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唐亮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
26 |
“两山”理论指导下泸州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
聂亚平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27 |
科学家精神铸魂融入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研究 |
熊小平 |
泸县兆雅镇杨九学校 |
28 |
泸州推动传统产业“智转数改”“数实融合”发展研究 |
余利梅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29 |
基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研究 |
任建兰 |
西南医科大学 |
30 |
基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为载体的紧急医学救援队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泸州市为例 |
骆昌全 |
泸州市人民医院 |
31 |
城乡融合背景下提升县城吸纳集聚能力的路径研究——以古蔺县为例 |
陈媛艺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32 |
深化共商共建共享 赋能“一体两翼”齐飞 |
钟华贵 |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 |
33 |
泸州市医药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
李冲 |
泸州市人民医院 |
34 |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纳溪特早茶种植区提取及其时空变化分析 |
计涛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35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打造核医学创新高地的超学科机制研究 |
朱小平 |
西南医科大学 |
36 |
叙永县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与实现路径探究 |
罗竣 |
中共叙永县委党校 |
37 |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
肖钧友 |
四川农业大学 |
38 |
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综合改革实验泸州策略研究 |
李红梅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39 |
叙永县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协同推进的实践研究 |
杨兰 |
中共叙永县委党校 |
40 |
城乡融合背景下泸州地区乡村治理问题及策略研究 |
刘涛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41 |
网红文化视角下泸州城市形象建设路径研究 |
宣雯娟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42 |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泸州市公共安全治理能力提升研究 |
刘楠 |
西南医科大学 |
43 |
新质生产力赋能泸州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 |
陈真 |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 |
44 |
泸州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路径研究——以粮油食品加工产业为例 |
苏磊 |
四川长江经济研究院 |
45 |
叙事理论视阈下泸州“红色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及其实现途径研究 |
卢鹿 |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
46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泸州爱国主义教育的逻辑理路 |
易笑 |
西南医科大学 |
47 |
深入推进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策略研究 |
赵炜怡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48 |
泸州市工业园区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路径研究 |
钟炎良 |
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 |
49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背景下泸州夜间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
赖欢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50 |
关于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难与解——以泸州市“网约车司机之家”党建工作为例 |
杨薛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51 |
泸州市青少年网络欺凌与心理健康的实证探索——基于依恋理论视角 |
曾远航 |
成都理工大学 |
52 |
新质生产力赋能泸州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冉荟琴 |
西华师范大学 |
53 |
新质生产力赋能泸州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制约和突破路径 |
熊升银 |
西南医科大学 |
54 |
从“闹心”到“舒心”:超大型小区治理的泸州实践研究 |
孙晓阳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55 |
基于“三个务必”视角提升基层组织力有效路径研究——以泸州市为例 |
牟秋萍 |
西南医科大学 |
56 |
LVA深层语音情感分析技术在巡察谈话中的应用 |
樊永岗 |
四川警察学院 |
57 |
泸州高质量发展评估及相关政策效用研究 |
杨陈静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58 |
泸州市县域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 |
李婷婷 |
西南医科大学 |
59 |
社会转型时期下泸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族群差异与社会支持机制研究 |
樊春华 |
西南医科大学 |
60 |
泸州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与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
柯发敏 |
西南医科大学 |
61 |
赋能教育模式在泸州地区老年HIV感染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
田敏 |
西南医科大学 |
62 |
习近平文化思想视域下泸州打造“四大特色文化IP”的实践与价值研究 |
王馨 |
西南医科大学 |
63 |
本土红色资源融入泸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 |
田仲凤 |
中共古蔺县委党校 |
64 |
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视域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学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
尹红梅 |
泸州市梓橦路学校 |
65 |
全媒体视域下“网络热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以泸州市为例 |
李瑶琳 |
西华师范大学 |
66 |
泸州城市消费场景建设思考 |
肖雨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67 |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后泸州市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研究 |
刘世有 |
泸州市人民医院 |
68 |
泸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人才队伍建设与优化路径研究 |
张青 |
西南医科大学 |
69 |
体卫融合视域下老年慢性病人群健康管理模式与实证研究 |
王婷婷 |
西南医科大学 |
70 |
推进泸州“东翼”主动融入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地方实践及案例研究 |
王静 |
中共泸县县委党校 |
71 |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泸州化工产业提质倍增策略研究 |
陈小英 |
中共泸县县委党校 |
72 |
泸州市减污降碳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
张倚铭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73 |
充分发挥泸宜水港作用 助力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 |
李应堂 |
龙马潭区委宣传部 |
74 |
合江县林下经济发展助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 |
吴秋林 |
中共合江县委党校 |
75 |
新时代基层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以泸州市为例 |
袁尚华 |
泸州城市品牌建设与传播中心 |
76 |
泸州市大中小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
杜开君 |
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77 |
泸州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及路径研究 |
陈遥逸 |
四川农业大学 |
78 |
基于“5W”模式巴蜀中医药文化在“一带一路”东南亚传播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研究 |
唐莉蓉 |
西南医科大学 |
79 |
泸州结对共建高职院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 |
邹涪陵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
80 |
数字化时代泸州儿童文学传播与推广研究 |
刘小姣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
81 |
泸州市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研究 |
王俊伟 |
西南医科大学 |
82 |
泸州人口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研究 |
黄显官 |
西南医科大学 |
83 |
“互联网+”环境下档案资源普查流程优化与创新技术应用研究——以泸州市数字档案馆为例 |
易泽莲 |
泸州市档案馆 |
84 |
跨界关怀:医院—高校—社区志愿者联动,共建优质养老服务 |
王大斌 |
泸州市人民医院 |
85 |
合江汉画像石乐舞图像研究 |
李安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
86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性阐释与长江文化相融合的实践理路 |
王宝杰 |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
87 |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人群公共卫生综合干预模式研究 |
张佳缘 |
四川警察学院 |
88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重要论述的学理化阐释及其对医学生思政工作的启示研究 |
史晓繁 |
西南医科大学 |
89 |
社会认知理论视域下社区老年人中医药服务利用行为干预方案的构建研究 |
杨美芳 |
西南医科大学 |
90 |
泸州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及服务保障研究 |
黄丛改 |
西南医科大学 |
91 |
基于TTM模式的门诊志愿者人文素养培养方案的构建 |
余春澜 |
西南医科大学 |
92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泸州市“三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机制构建路径研究 |
徐浩珲 |
西南医科大学 |
93 |
泸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析 |
向银 |
西南医科大学 |
94 |
基于CBE理论下泸州市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创新研究 |
李净波 |
西南医科大学 |
95 |
泸州地方文化融入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探析 |
唐牧遥 |
四川警察学院 |
96 |
泸州市古蜀盐道文化资源挖掘及活化利用研究——以叙永县江门镇为例 |
吕志 |
中共叙永县江门镇委员会 |
97 |
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泸州市为例 |
陈霞 |
西华师范大学 |
98 |
泸州“南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 |
杨洋 |
中共古蔺县委党校 |
99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幸福的学理化阐释及其泸州实践研究 |
李国辉 |
西南医科大学 |
100 |
新形势下叙永县加快促进县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
杨永 |
中共叙永县委党校 |
101 |
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统筹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
刘志华 |
泸州市人大常委会 |
102 |
五育融合视角下幼小衔接品格教育中心理健康与文化整合研究 |
王聪 |
泸州市梓橦路学校 |
103 |
泸州文化的精神特质研究 |
刘明娜 |
四川警察学院 |
104 |
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老年人数字贫困消解路径对健康的影响研究——以泸州市为例 |
罗珊 |
西南医科大学 |
105 |
社会生态模型视域下低龄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现状及健康促进策略研究 |
梁轶 |
西南医科大学 |
106 |
泸州建设区域法律服务中心调查研究 |
林海云 |
中共泸州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 |
107 |
基于功能融合理念的房屋基建与医疗设备购置一体化设计助力泸州核医学高地建设研究 |
王梦媛 |
西南医科大学 |
108 |
习近平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研究 |
唐雁 |
西南医科大学 |
109 |
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 |
邓楠 |
西南医科大学 |
110 |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泸州市留学教育服务质量研究——以南亚留学生为例 |
王先伟 |
西南医科大学 |
111 |
关于加快建设泸永江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体制机制研究 |
许有权 |
中共泸州市委政研室 |
112 |
文化科技视角下泸州市文化产业新业态构建研究 |
胡银 |
西南医科大学 |
113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泸州孝文化传承路径与政府行为研究 |
常欣珂 |
西南医科大学 |
114 |
国际传播视阈下泸州酒文化海外推广路径与机制研究 |
马瑶 |
吉利学院 |
115 |
泸州白酒文化IP资源整合与传播策略优化研究——以中国白酒博物馆为例 |
李凌 |
泸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
116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背景下小学适应教育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
朱发华 |
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 |
117 |
魏了翁医学思想研究 |
洪懿 |
西南医科大学 |
118 |
构建泸州现代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研究——以推动产业园区发展为例 |
周岚 |
中共泸州市委编办 |
119 |
泸州市癌症患者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
刘红 |
西南医科大学 |
120 |
医体结合背景下应用运动处方改善慢性疾病、提高人口质量研究——以泸州市为例 |
贺葵 |
西南医科大学 |
121 |
全面三孩政策背景下泸州市家长对儿童胃肠镜检查的认知现状、意愿及对策研究 |
赵健 |
西南医科大学 |
122 |
全民国防教育背景下红色文化融入国防教育的泸州实践研究 |
陈婷 |
西南医科大学 |
123 |
合江县以“荔乡千宿”培育文旅新消费增长点研究 |
彭胜武 |
中共合江县委党校 |
124 |
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泸州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罗秀春 |
中共泸州市委党校 |
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一环路龙透关路段112号(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楼) 电话:0830-3104047 3195632 E-mail:lzsskl@163.com
技术支持:四川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3039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