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泸州市社科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四川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 彭 斌
(2022年12月9日)
尊敬的杨林兴书记,余先河市长,鞠丽主任,田亚东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在此,我代表省社科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泸州广大社科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泸州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泸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一直以来,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科工作,市委常委会专题传达学习省社科联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经常邀请国省社科专家学者参与泸州发展的研究研讨,听取对泸州发展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社科界在泸州推动建设新时代区域中心城市,联动宜宾组团建成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联合川南各市高水平建设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的积极作用。
泸州市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以来,团结组织全市广大社科工作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全会精神,聚焦中心大局,高效组织社科工作,多项研究成果为省委、省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举办高质量发展天府论坛等高端学术活动,提升了泸州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酒城讲坛”社科知识普及、乡镇(街道)社科联建设走在全省各市州前列,为我省社科事业提供了参考和样板。成绩可圈可点,未来可期可盼。在此,我代表省社科联,向泸州社科界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衷心祝贺!
当前,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就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单行本第43页)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培育壮大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省委书记王晓晖11月7号在省社科联第八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寄予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四个坚持”的殷切期望,提出了“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巴蜀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明确要求。王晓晖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是一场壮阔无垠的伟大实践,必将给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也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春天。
希望新一届的泸州市社科联领导班子和全市社科界,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和干事激情,紧紧抓住大好机遇,乘势而上、积极作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借此机会,我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坚定政治立场,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领社科工作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泸州社科界必须坚定政治立场,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省社科联第八次代表大会精神在泸州社科界见行见效。
一是在全面学习领会上下功夫。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王晓晖书记和郑莉常委在省社科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起来,把握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内涵,先学一步,学深一层,不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凝聚起社科界团结奋斗、埋头实干的奋进力量。
二是在精心宣传阐释上下功夫。要创新宣传宣讲方式,组织社科宣讲队伍,深入农村、学校、社区等进行宣传宣讲,结合省社科联第八次代表大会部署要求,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发挥理论引导作用,按照统一安排,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组织社科专家学者开展研究阐释,推出一批具有学理深度、学术厚度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文章。
三是在深入贯彻落实上下功夫。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到谋划社科工作中来,准确把握省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体布局,把“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贯穿于社科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发挥社科界专业优势,组织开展系列理论研讨,积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干事创业的务实行动和勇毅前行的强大动力。
二、胸怀“国之大者”,在服务中心大局上担当作为
新时代广大社科工作者要胸怀“国之大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积极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大局,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担当作为。
一是与时代同步伐。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广大社科工作者要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丰富内涵,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理论创新、理论传播和理论实践,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全过程,用党的创新理论解读中国实践、四川实践。
二是以人民为中心。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坚持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为人民做学问,把党的方针政策讲清说透,提炼升华好人民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三是以精品奉献人民。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围绕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结合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部署,立足区域发展实际,加强重大战略、重大问题、重要基础研究,着力为群众奉献更多精品力作,推动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贡献社科力量。
四是用明德引领风尚。社科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广大社科工作者要把服务群众与教育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结合起来,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人文素养,优化社会环境。扎实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普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强化教育引导,确保社科领域意识形态向上向好
社科工作意识形态属性非常强,泸州社科界必须坚持底线思维,确保社科领域意识形态不出纰漏。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社科联是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的学术性人民团体。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要深化人才培育。泸州高校多、四川长征干部学院泸州四渡赤水分院资源强,市社科联要加强与在泸高校、市级相关部门沟通联络,充分发挥“五路大军”作用,建设一支“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的社科队伍。要积极健全社科组织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三要严把政治导向。社科阵地多、活动多。市社科联必须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压紧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严把政治关、导向关,绝不给错误言论提供任何平台,要敢于向错误言论亮剑,传播弘扬正能量。
各位代表、同志们,泸州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为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泸州改革发展的火热实践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我相信,在泸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泸州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必将取得新的更大辉煌,必将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巴蜀风格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一环路龙透关路段112号(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楼) 电话:0830-3104047 3195632 E-mail:lzsskl@163.com
技术支持:四川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3039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