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 详细内容
人文泸州 | 泸州几条街巷的由来(三)

铅店街和铜店街

泸州的铅店街与铜店街,是两条平行的古老街道。据泸州市地名录载:“铅店街,很早以前此街铅器商店多故名,东西长165米,南北宽5米;铜店街,系经营铜器的商店多故名,东西长150米,南北宽6.1米。”

图片

昔日铅店街


图片

今时铅店街

这两条街的西口,均与平远路大街相接;东口都临长江水码头,街大体相似,长短也差不多,堪称泸州城区姐妹街。

究其取名来源,为什么以铅和铜来命名?

两百多年前,清乾隆年间,清廷为了铸造钱币和打造军火,急需云贵地区的铜和铅来做原料,而泸州是长江上游云贵地区贸易往来的门户,所以云贵的铅、铜,都要经泸州借长江、转京杭大运河送至京师(北京)。

因而泸州就成了云贵铅铜的集中、储藏、转运的要地。

这些商品在当时被人们称之为“京铜”“京铅”,系皇家特需商品。当时为了便于堆存转运,便各划一条街,各堆放一种商品,这便是“铅店街”“铜店街”命名的由来。

图片

据史载:

这些京铜、京铅,都铸有产地、厂名,以竹篓包装,先用人工挑、抬,骡马驮运,经滇黔崎岖山道,到叙永聚集,再用船运到泸州,堆储在铅、铜两街货栈,然后装载在大船上,经重庆、夔(kuí)门、宜昌、汉口、南京、镇江转京杭大运河,北上至北京。沿途有督运员押运,军队护送。
由于商品转运数目大,船只多,人员广,铅店街码头(澄溪口)和铜店街的铜码头热闹非凡,这两条街的茶楼、饭店、旅栈、山货店、百货店都非常兴旺,街上摩肩接踵(zhǒng)。

民国后,码头街区逐渐衰落,但街名却保留了下来。

本文节选自政协泸州市委员会文史委员会编《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泸州》

图片来源:川江都市报资料库

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一环路龙透关路段112号(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楼) 电话:0830-3104047 3195632  E-mail:lzsskl@163.com

技术支持:四川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3039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