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川、渝、滇、黔四个区域的结合部,泸州应该是个兼容性很强的城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一个城市的气质都是独特的,但又深受所在地域文化的影响,其中对泸州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火辣直率的巴文化与细腻悠闲的蜀文化。从这个角度看,泸州的城市文化性格也许就像一盆红白味鸳鸯火锅,一半是巴文化,一半是蜀文化,但归根结底是一盆热气腾腾的火锅。
巴文化的一半:像醇酒一样火辣的味道
四川火锅起源于重庆众人皆知,但闻名天下的重庆火锅源头在泸州就鲜为人知了——这不是泸州人的杜撰,而是众多重庆火锅起源说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其中考证的证据说:以前长江边上的船工跑船常宿于泸州小米滩(高坝附近江边),停船即升火做饭驱寒,炊具仅一瓦罐,罐中盛汤,加入各种菜,又添以海椒、花椒祛湿,船工吃后,美不可言。此食习便沿袭下来,传至重庆扎根,并渐丰富,成为川人特有的美食。
传说归传说,同为码头文化传统的城市,泸州和下游的重庆等巴文化城市从来就有很多相似的气质,比如:团结、坚韧、粗犷、吃苦耐劳。很早就有一句谚语把泸州和重庆联系起来:“天生重庆,铁打泸州”。即拥有传统上有险可据的军事要塞,又拥有现代运输诞生以前最为发达的水道交通,地理环境也塑造了这样一种城市性格:强悍而不封闭。
拥有大大小小、特点分明的“坝”,这也是巴文化的独特烙印和文化符号。泸州的高坝、瓦窑坝、茜草坝自不必说,重庆带“坝”字的如沙坪坝、菜园坝、李子坝等就更多。每一个“坝”甚至可以形成一个小社会、小圈子和一种“小文化”,而且特殊的生活方式可以历经多年不变,这与成都平原靠温和的生活气氛消解每一种文化完全不同,反过来说,这也是一种更小的“盆地意识”。
虽然泸州高坡矮坎的程度远不如重庆那么剧烈,但大街小巷同样缺乏“一窝蜂”的自行车。假如把枇杷沟、宝莲街的照片拿出来,完全可以成为重庆“模仿秀”。虽然感觉泸州中心半岛地势平缓、微微起伏,但从长江南岸望泸州,“山城”的形象一目了然,这也许同样赋予了泸州人情感分明的性格。
巴文化对自然地形的征服从来不体现在“摆平”上,重庆“山在城中,城在山上”,最大的解放碑广场据说就是倾斜的,而最具泸州特色的“大梯步”文化广场根本就不在乎平还是不平,在“坡坡”广场上跳舞,全国没几个城市有这样的“奇观”,而建筑设计界也给与了“大梯步”这种依山而建的处理方式高度赞扬,这样的气势才是真正的征服。
泸州的酒文化的直率豪爽很符合巴文化的气质,喜欢朋友聚会、图热闹、划拳、豪饮的习惯,虽然粗犷有余,细腻不足,但这种非常平民化的生活方式总是让人热血沸腾,特别是泸州人喝酒“不讲理”的劲,比重庆人还火爆。与之对应的是餐饮文化,泸州人请客到露天大排挡绝对不会感到难为情,也不像成都人一样一家人“操馆子”,绝大多数是三朋四友“打平伙”、“办招待”。
蜀文化的一半:像花茶一样细腻的生活
就像泸州女人赞赏重庆女人穿衣的时尚但却爱到成都买换季衣服一样,很大程度上泸州文化的形式上是巴文化的,骨子里却是蜀文化的。
泸州给外地人最深的印象是就是卫生和环境。泸州人越来越讲究,越来越追求生活品位的生活方式也由此显现出来,这又与蜀文化的悠闲享乐相吻合。
在这方面泸州也可以提供两个“克隆版”的地方:一处是滨江路,一处是改造以前的文化宫一带。最显著的文化符号就是茶馆,泸州的滨江路或许就是“码头文化”到“逍遥文化”的活化石,而花鸟鱼市的更体现了这种闲适细腻生活的滋润程度。
泸州的“农家乐”越来越精致,甚至率先搞出“星级农家乐”,这种追求,比成都人还显讲究。当然,这种讲究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每到周末和长假,到张坝桂圆林“川A”牌照车辆有时比“川E”牌照的还多。泸州一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蜀文化的魅力,比成都还浓郁。
个性泸州:仁义好客的古风
即使身处两大地域文化的交错区,泸州的文化个性却依然鲜明,最大的特点在于仁义、好客。
四川民俗学者陈世松在《天下四川人》中说,川西、川东、川南三分天下四川人,川西尚文、川东尚武、川南尚仁。据研究,川南文化与巴蜀文化不同之处在于远离荆楚、陇陕文化,川南人属明清以前土著后裔的在四川最多,保留了很多古风,具有质朴、笃实、知礼的尚仁特点,即使是方言也保留了很多古音和词汇。知礼好客,最少市侩滑气,这一点跟几年前掀起的“泸州文化底蕴”大讨论中有人提出来的“好客”观点相吻合。
懂好客之道,这是泸州人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重要特点,如果不信,体验体验泸州人的酒文化就知道了,敬酒之诚心,喝酒之耿直,在汉文化圈里算是独一无二。敬酒民意、酒令、喝酒方式之多,简直难以统计,正如有人说过的那样,酒文化的本质就是好客。
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一环路龙透关路段112号(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楼) 电话:0830-3104047 3195632 E-mail:lzsskl@163.com
技术支持:四川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3039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