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8日,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会在重庆市荣昌区教育培训中心召开,此次会议是泸州市教育学会与重庆市教育学会未来教育研究分会、重庆市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重庆市荣昌区教育学会联合举办,会议以“劳动教育与实践创新”为主题,成渝两地共计280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教育盛会。泸州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游书峻率领泸州地区的教研人员、技装所分管劳动教育的领导、一线校长和教师代表4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重庆市荣昌区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谢军燕为大会致辞。研讨会首先进行专家报告环节。重庆市教育学会副会长、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辉以《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认识与实践》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他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依据、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性质与目的、安排、职责和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等五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他提出,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题,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课程方案,并多样化发展性地进行劳动教育评价。重庆市教育学会未来教育研究分会副主任王勇以《劳动教育基本途径、关键环节及策略》为题作专题报告。他以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和重庆市教育学会编著的《劳动实践指导手册》运用为例,详尽透彻地介绍了劳动教育的6大总体框架、3个总体目标、4个目标层面、3类劳动教育的内容与教育功能及“三化”协同实施机制,从而深刻地分析出劳动教育的独特教育价值。研讨会的第二部分为成渝双城地区教师研讨交流环节,重庆市荣昌科技创新工作室主持人黄珍辉、重庆市綦江区文龙小学傅裕、重庆市大足区邮亭中学谢久华、重庆市潼南区崇龛学校徐熙、泸州市叙永县新苗实验学校范德洪分别以《推进劳动创新活动,促进城乡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开展劳动教育》《深挖资源潜能,开发个性活动主题》《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开发和基地建设探索之路》和《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差》为题,对各地区各学校如何深入挖掘区域资源,整合利用学校环境,开发实施特色校本课程,有效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作了深入的交流。叙永县新苗实验学校范德洪老师就本校90.5%都是留守儿童的情况下,如何通过抓好一日常规管理,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劳动养成教育,因地制宜打造综合实践基地,通过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从而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教育目的作了交流发言。
交流会结束后,全体参会人员前往荣昌区学院路小学参观荣昌区劳动教育创新实践现场展示。老师们依次参观了学院路小学为克服土地不足,依坡开辟而建的“值来值去”种植实践基地和在教学楼顶开辟的“智慧农场”果蔬采摘园。参会的老师们来到学院路小学的陈列室和操场对学校构建的“三纵四横”创新素质培养、特色校本课程体系进行了解和参观。学校根据低段、中段和高段分别开设了非遗类、特产类、美食类和人文类四大课程类别,将夏布、折扇、陶艺、花生、麻竹、卤鹅、凉粉、铺盖面、艾耙、地理、环保等20余种课程与劳动教育相融合,促进孩子们勤动手、勤动脑,去探究实践,去体验获得,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茁壮成长,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本次成渝双城经济圈中小学劳动教育与实践创新研讨会,搭建了两地区劳动教育教学交流的平台,促进两地教育互通互联,资源共享,对双方劳动教育质量的升级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推动两地区劳动教育协同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有利于双方合作不断前行,共建劳动教育五育并举示范高地,推动两地区“立德树人”百年大计的宏伟工程不断创新发展!
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一环路龙透关路段112号(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楼) 电话:0830-3104047 3195632 E-mail:lzsskl@163.com
技术支持:四川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30399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