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开幕。会上,《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书面)提交与会代表审查。会议期间,来自我市各行各业的市人大代表,将围绕“十三五”规划,为泸州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据悉,泸州市制定的“十三五”规划(草案),以“着力六个突破、实现两个率先”为总体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统筹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建成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明美丽泸州。
基本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坚持转型升级,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市,坚持党的领导。
发展目标
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到2020年超过2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9%、10%。民生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稳定在70%左右,城镇新增就业五年累计完成18万人。2019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贫困县、贫困村和36.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生态屏障建设取得实效。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建成全国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构建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及部分国省道、高等级航道和机场为主骨架的“两纵两横两联”运输通道总体格局。到2020年,铁路里程突破400公里,新增210公里,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力争实现“零”突破。川南城际铁路内自泸段力争2019年建成通车。开工建设渝昆铁路,力争2021年通车。尽快建成投用叙永自大村铁路,加快建设隆黄铁路叙永至镇雄段,力争2021年建成投用。力争2020年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到2020年,公路总里程达到1.5万公里,新增15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0公里,新增200公里,基本形成“一环八射一横”的高速公路网络,构建“五纵六横二十二联”的干线公路网。
建成长江上游川滇黔渝航运物流中心,到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6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万标箱。构建“一横两纵五港区”内河航运体系,建设长江经济带主要港口。
打造区域航空运输中心和国际航空港。泸州机场迁建工程(云龙机场)力争2017年竣工运营,达到4D级飞行区等级。到2020年通航航线达到22条以上,开通3条以上国际(地区)运营航线。
加快建设泸州空港产业园区。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全力打造泸州客运枢纽,结合交通通道布局和城市轨道交通布局,对高铁、轻轨、公交、道路进行一体化设计和建设,实现高标准无缝衔接。构建完善城市货运枢纽站点体系,优化县域客货运枢纽建设。
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建成长江上游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核心发展区。到2020年,白酒产量达到200万千升,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建设西南地区重要装备制造基地,到2020年,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亿元。建设全国重要循环型化工基地,到2020年,化工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亿元。建设成渝经济区重要能源保障基地,优化发展煤炭及深加工、电力等传统能源产业,有序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到2020年,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220亿元。
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现代医药产业基地,到2020年规模以上医药全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实现250亿元(含精准医疗服务100亿元)。打造中国西部地区智能电网产业基地、西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西南新材料产业基地。
推动信息化与产业化深度融合。到2020年,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000G,主城区主要公交车站、商场、客运站、医院实现免费WIFI覆盖,建成“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推动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到2020年,泸州高新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亿元。推进泸州长江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发展,推动泸州白酒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业,突出发展商贸服务业,提升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积极发展教育培训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
建成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建成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长江上游新兴城市、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完善“一主四副多点”城镇体系。到2020年,中心城区形成面积200平方公里,人口200万人的大城市骨架。重点推进“两城三园区”同步发展。建设北部大都市圈,将泸县、合江纳入中心城区建设,规划泸县至合江、泸州至合江城市轻轨,构建泸州大都市高速交通环线。
完成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二环路、长江及沱江滨江路等主要道路,推进沱江二桥加宽改造,长江六桥、沱江六桥等跨江通道的建设。
完善市政配套服务设施,到2020年,建成动物园1个,建成植物园1个,博物馆达到11个,图书馆达到8个,文化馆达到8个,新建科技馆1个。
强化地下空间利用,到2020年,建设7处地下商业设施,重点建设11处地下停车场,忠山隧道、沱江二桥北岸隧道,酒城大道东段隧道等3处地下隧道,11处地下人行过街设施。
加强公共服务功能配套建设。到2020年,主城区幼儿园达到215所,中小学达到70所,体育场达到10个,三甲医院达到6所,三级乙等医院2所,农贸市场达到55个,停车场达到805个。
改善城市管理工作,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逐步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
建成生态文明美丽泸州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推进保护和培育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积极稳定和扩大社会就业,“十三五”期间劳动力培训达到24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逐步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健全最低工资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继续实行工资保证金制度,基本实现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无拖欠。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为主的社会保障基础,到202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86.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工伤、失业、生育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4.5万人、21万人、19.7万人。
建立医疗保险报销“一站式”结算平台,加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统收统支的市级统筹建设,优化落实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异地结算。
加快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到2020年,城镇居民低保补助标准不低于全市最低工资标准的三分之一,农村低保与贫困线达到“两线合一”,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60%以上,实现临时救助制度“全覆盖”。加强对意外事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实施“救急难”救助。
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到2020年,全市新建和改扩建社会福利院8个、儿童福利院2个、社区福利组织实现全覆盖。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新建公办幼儿园64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250所。“十三五”期间,新建城镇小学初中20所,改造农村薄弱学校559所,新增农村寄宿制学校10所,新建普通高中3所,改造提升中等职业学校5所。到2020年,全市高等院校在校生规模达到5万人,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
提高全民健康保健水平。加快健全医卫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大力开展全民预防保健工作。“十三五”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婴儿死亡率控制在9‰。建立健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20年,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77个,农村爱心互助院110个,发展老年人服务社会组织100个。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泸州实践,2017年建成全国文明城市,2020年力争城市文明程度进入全国同类城市前100名,四个县全部创建成省级文明城市(县城)。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到2019年,实现全市35.68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24个贫困村和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三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实施7大扶贫攻坚,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长效机制。
规划实施保障机制
激发创新驱动持久动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到2020年,新增中小微企业1万户以上,创业者突破4万人。
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构建开放合作新优势,深入开展依法治市,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地址:泸州市江阳区一环路龙透关路段112号(原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12楼) 电话:0830-3104047 3195632 E-mail:lzsskl@163.com
技术支持:四川易极天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3039924号-1